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。心理上的成熟若再加上健康生活,四五十歲的現代人不僅能在生活和職場中游刃有余,更可以朝氣蓬勃地活得像18歲。然而,總有一些線索透露出年齡的秘密,比如:不知不覺把手機拿遠些看、默默地把手機字體設置大一號、在光線稍暗的地方就看不清藥品說明書上的字……這些都是老花的表現。
然而讓很多人有疑慮得是:近視的人是不是更不容易患老花眼?近視了要戴凹透鏡,而老花需戴凸透鏡,這樣正負相減正好抵消,近視的人老了后視力是不是就恢復如初了?
對此,美麗島多焦鏡小編只想說一句
那如果無法相互抵消,那近視的人到了老年,看近處吃力,看遠處也是模糊的。
所以,近視的人一樣會老花,并不會因為老花而不近視了。近視和老花是眼睛的兩種不同狀態!
關于近視
假性近視不及時矯正,慢慢就會轉化成真性近視。真性近視后,眼睛就發生了器質性的變化,眼睛的屈光系統出現了異常,眼在調節松弛狀態下,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的折射后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。
癥狀:看不清遠處的物體,看近處的物體不受影響。
關于老花
老花眼,即老視,是指因為年老,自身晶狀體彈性下降,睫狀肌所具有的調節看近看遠的能力衰減,而不能將近距離30cm內的細小物件和字體聚焦成像于視網膜,導致患者近視力下降,屬于一種生理性的衰退現象,嚴格來說,并不屬于一種病癥。
癥狀:看不清近處的物體,看遠處的物體不受影響。
一句話來說,“老花”涉及的是眼睛的調節能力,而“近視”指的是眼睛的屈光狀態,兩者發生機制本就不一樣,當然不存在“有近視不老花”、“有老花無近視”這樣的說法了。
近視和老花是否真的一點關系都沒有呢?也并非如此。事實上,近視和老花真的能“抵消”,其實!只是局限于近視程度、老花程度和發病年齡不同而已。
近視和老花的發病機制并不能相互抵消,隨著晶狀體的繼續硬化和增厚,近處物體也會慢慢變得看不清楚,這種情況在年輕時已形成近視眼的老年人身上尤其明顯:他們的衣袋里常常裝著兩副眼鏡,一副是看近用的,因為他老花了;另一副是看遠用的,因為他的眼軸還是那么長,依舊是近視眼。
此時,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配一副多焦鏡,它的鏡片不只有一種度數,而是根據人眼從遠到近的度數需求把不同的度數設計在一副鏡片上,讓既有近視、又有老花的患者在遠、中、近都能滿足視覺需求。
閱讀此篇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: